为什么知识不再是力量


于产出而言,淹没于知识还是抖音,并无差异🔗

技术本身是不值钱的,技术+管理才有价值,这是几年前听一个传统企业高管在谈到技术转让时候讲的。当时以为是一种对外的话术,现在回想,是有道理的。

知识是珍珠,问题是线,组合在一起的项链是产品🔗

大珠小珠落玉盘是杂乱无章的水贝论斤称,问题是一团乱麻,细心梳理、逻辑连贯串在一起创造出无数形态美好的项链,就是做成的产品,有了更高的交换价值。

知识与产品之间的差异🔗

知识是一种高级抽象,具体的实现只是遵循这个skeleton,但是具体的实现(产品)中有很多细节是未被知识这种抽象所描述的,这也是为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,因为纸上是不完整的,是缺了适应性的心法秘籍。

知识爆炸下需要什么样的教程🔗

codecrafters是我非常赞同且让我快速成长的平台,它这种build a {product} by yourself的模式就是一种产品思维。 直接生产产品,是能串起知识与隐形细节的最佳方式。

学者研究与现实的差异🔗

这也是学者为什么经常出错,经济学家无法准确判断。 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skeleton。

产品是工作人的主线索引🔗

产品思维,是工作人应时刻用于警醒自己的认知基础。
你的工作是在创造一个什么产品?当下的事情是为完成产品而贡献了什么?

人际交互的本质是价值交换🔗

人际交互的本质是价值交换,这句话没错,然其是一种表述性认知,而是指引性原则。
当理解这句话,容易让人误以为创造价值就足够了,忽视了价值交换的形态。
工作中完成公司的一部分内容,创造一个局部价值,公司给予高工资,这也完美符合此描述。但是为什么所有打工人都会紧张自己失业?

产品是社交的基本盘🔗

社交,作为互通有无的一种存在,是以产品为背书的。
技术人员没有社交,根本上是因为其技术只是一个产品的一部分,而无法作为一个整体与他人进行交互。 d#### 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大V是前端 这不算一个精确的表达,未做过数据验证。
直观上,很多程序员大V是前端,这是因为前端容易出产品,容易被人记住。这里的核心还是,前端容易与产品绑定。

大革命时代的人物多是报刊达人🔗

法国大革命期间的很多风云人物是办报刊起步的;斯大林是写的文章被列宁欣赏而进京的;
这些逻辑也是产品逻辑,因为有一个产品。

It's a good method to format knowledge🔗

在制作产品的思维框架下,应该如何组织知识就成为一个相对简单的事情:产品导向、结果导向。
当下世界,知识的体量实在过于庞大,即便是AI这种可以称为“掌握自人类有历史以来所有的知识,所有时间内、所有领域内”的智能体,也要面对处理异常值的成本balance。
知识不再是力量,解决当下问题的知识才是力量,但当下的问题是谁的问题?解决完对谁有利?
产品思维可以用于框定这个范围。

程序员如何做产品🔗

首先,后端程序员要去学好前端,要把自己思考的内容通过交互的方式展示出来,没有这个环节,你没有东西拿出手与人交流。
先出一个样板内容,之后就可以迭代更新。
本质上,博客也是这么一个东西,只是时代进化到现在,博客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,以后需要是工具。
程序员要做工具。 因此这个路线图中必备:

  1. 前端,哪种无所谓nextjs之类
  2. 网络编程, 这个是从技术层面看这个事情的必须
  3. 操作系统, 了解了操作系统就了解了编程这个概念

问题就成为:你要制作什么产品?🔗

这就成为一个产品方法论问题。
常规的回答是解决问题。就是一个能够解决普遍问题的方案,就是一个产品。

Keep find, Keep create